|  收藏本站
中文  |  English

 首页  >生态金融  >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2019-12-24  


    当前,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风险呈现易发、高发态势,除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房地产领域风险等传统领域风险外,债券波动、交叉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外部冲击等非传统领域风险也对金融安全产生威胁,并严重侵蚀着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深刻了解当前金融体系主要风险点并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对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11月28日,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人民银行开封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当前的金融体系中主要存在四大风险点。

    产融结合背景下的资本套利风险。我国产融结合主要是产业资本主导,即产业资本实体把部分资本投入到金融机构。产融结合可以给企业带来多重好处,如满足金融服务需求、提高资本盈利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和创造协同价值等,但也蕴含了内部交易复杂、账面资本虚增和掏空主业等一系列潜在的风险。

    部分金融机构非理性扩张的风险。部分金融机构负债过度依赖同业资金,整体杠杆率偏高,受金融去杠杆的冲击也比较明显;存在股权背景和股权关系复杂、公司制度不健全、风险内控机制薄弱、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同时,类金融机构变相高息揽储、非法集资等现象依然存在。

    部分融资担保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风险。和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受到严格监管不同,融资担保机构所受监管相对薄弱,存在一些不规范经营的行为。

    网络借贷行业违规经营的风险。目前网络借贷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可能很快会被变形的坏模式取代,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市场上的“劣币”用高息吸引更多资金入场,这对自身乃至整个行业都是饮鸩止渴的行为,平台如果选择了这种发展方式,一旦“暴雷”对整个行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我们不仅要了解并规避这些金融风险点,而且还要采取积极措施。为此,该行负责人提出了以下防范金融体系风险的意见和建议。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定位。强化地方政府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管理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积极推进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健全完善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救助机制,针对部分高风险中小银行的处置预案重点盯防,预先储备好直接注资、财政担保、组织其他机构接盘等救助手段,确保一旦出问题可以快速反应、从容应对。

    加快修订完善金融监管相关制度。加强立法,突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整体规划并提供法律保障。金融监管层尽快完善金融风险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制,并制定出台规范融资担保机构、网络借贷平台等方面的相关实施细则,将金融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投融资环境。

    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施。根据《开封市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相关课程,用三年在全市中小学完成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着力提升学生群体的金融知识水平,延伸宣传工作宽度和深度,实现金融知识的“学生-家庭-社会”良性传导模式。

    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通过LED屏幕滚动播放、金融知识竞赛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持续深入宣传普惠金融政策和基础金融知识。同时依托普惠金融服务站和普惠金融知识大讲堂,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群体、农村居民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服务,着力提升消费者的金融素养、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维权能力。


【纠错】责任编辑:韦建永 谢东军 位浩

关注生态网

《世界生态》杂志社版权所有 ISSN:2640-403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国务院侨务办3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