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中文  |  English

 首页  >生态智库  >经济转型,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

经济转型,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

2019-12-25  来源:中国江苏网

经济社会转型期,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经济作为变革传统工业化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而备受关注。

  生态经济的增长方式基本要义,可以归纳为“三低”的门槛:一是低密度开发。保存和增加自然资本,首先要维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维持更多的绿色开敞生态空间。要通过限制和控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空间,保有更多开敞绿色生态空间,不能出现城镇群空间的“水泥森林”蔓延态势。二是低资源消耗。生态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利用自然资源而较少消耗自然资源,特别是要通过生态经济技术进步和制度优化,不断减少和降低土地、水、能源资源等消耗规模和比率,保持自然资本的存量甚至有增量。三是低环境污染。生态经济发展,必须是低环境排放,对周边水土气生的污染和破坏是比较小的,这样才能够保持地区较好的重要生态价值、环境质量及其他自然资本的生产功能,保有经济价值化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

  以“三低”的门槛为基础,通过生态经济的思维转变、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生态经济区将有可能呈现“三高”的表现特征:一是高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经济地区的基础在于自然资本,在于生态功能,在于环境质量。通过“三低”的生态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使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资产必须得到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得到修复、“生态欠账”必须得到偿还,使更多区域拥有碧水、蓝天、净土和生物多样性。二是高绿色财富积累。生态经济地区高绿色财富体现在,一是自然资源资产总量不能减少,还要有增加;二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原则下,将自然资源资产转化为经济价值;三是以健康、环保为重点,引导自然和生态资源经济化和产业绿色化的产业链,将有可能创造生态经济累积财富的新增长点。三是高向往宜居空间。作为生态环境优良地区、加上生态经济累积财富的特色产业链、带动经济发展和百姓富裕的“双赢”机制,生态经济地区就有可能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宜居幸福指数高的地区,成为理想的养生休闲场所。而且很多环境偏好型产业及高技术产业也将趋之若鹜,使之成为更受高技术产业和服务经济欢迎的区域。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对发展生态经济的疑虑和徘徊,在于生态经济的产业形态不能够快速累积财富。科学认知生态经济产业形态及效益,也是深化生态经济方式认知、使生态经济道路不偏离的重要方面。

  首先,生态经济是一个降工业化的过程和形态,要突出以自然资源资产价值为重点推动生态经济化,利用资源又较少损耗资源。农业、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等更容易满足低消耗、低污染的生态品需求。作为生态资源最为丰富、生态服务功能最强的地区,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定位一般是生态产品供给的核心区,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生态田园风光旅游目的地等。同时东部地区的生态经济地区,往往已经发展了较多工业,更需要以绿色、循环、低碳为方向改造现有工业,促进产业绿色化的生产方式。

  其次,提高生态经济创造财富能力,则必须以健康、智慧、环保为主题,依靠产业融合延伸生态经济产业链来提高附加值。比如农业,可以构建“从田园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有效串联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分拣、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地区,要为更大范围的区域提供洁净水源、空气和土壤以及生物多样性,虽然这样的生态品无法通过市场去交换,但可以通过政府代表百姓进行购买,即通过生态补偿方式维护水土气生的生态品的供给。

  选择以生态经济为发展战略的地区,一般是生态重要且敏感的区域,更多体现为点状开发,开敞保护的地景格局,以保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经济发展需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多规合一”的要求,基于空间开发程度与本底条件,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强化空间用途管控,保护并适度增加生态空间,稳定农业空间,严控并调减城镇建设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空间管控“底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关注生态网

《世界生态》杂志社版权所有 ISSN:2640-403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国务院侨务办3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