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志峰:我国滨海湿地修复“无章可循”
2020-11-24 来源:中国科学报
“技术规范对于滨海湿地修复的成败非常重要,由于规范缺失、理念滞后和监管不到位,出现了无效修复、过度工程化、高生态风险等问题,甚至涉嫌违规,打着生态修复的旗号,实际上却在搞开发。”近日,在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志峰指出,缺乏规范和标准,就难以评价修复工程的成效。 杨志峰所言的滨海湿地,生态多样性丰富,种类较多,包括红树林、盐沼、珊瑚礁、海草床等,具有生物资源供应、水源涵养、水质净化、消浪护岸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据了解,全球超过26亿人口居住在距海岸线100公里以内的河口海岸区,这里通常也是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在我国,约30%的大中城市、近20%的人口、约35%的GDP产值在海岸带地区。 然而,由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带来的双重压力,海岸带出现了湿地面积减少、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 “拿我国的围填海来说,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围海晒盐;60~70年代,主要是围垦种地;80~90年代,主要是围垦养殖;到了21世纪,则以工业开发和城市建设为主。这使得滨海湿地类型改变、面积减少、破碎化加剧。”杨志峰说。 他介绍,由于大坝及水库建设,入海水沙通量减少,水盐平衡被打破,海水盐度上升,会造成海水倒灌、海岸和地下水侵蚀。“有这样一句话,‘今天之上海,明日之海上。’未来,上海可能会因为海水倒灌而变成‘海上’的城市。” 此外,水体污染、海平面上升、物种入侵等也是造成滨海湿地问题的重要因素。 我国自1950年就开始摸索修复滨海湿地生态,2000年起进入快速发展期,主要针对盐沼、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砂质海岸、浅海水域等6种生态系统类型。杨志峰介绍,截至2016年,我国共实施修复工程1011项,颁布相关专业技术规范341项。 经过对我国典型修复项目的分析,杨志峰团队发现,南方地区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较广泛,北方则主要集中在山东和辽宁两地。“修复类型也不平衡,针对红树林和滩涂的修复实践较多。”杨志峰说,“盐沼、珊瑚礁、海草床退化严重,但修复案例很少。” “这1000多项修复工程的效果如何,大家说法不一。我们发现,在这些项目中,不太容易找到成功案例,很多地区出现反复修复的情况,长期来看还是退化。”杨志峰说,“问题在于,修复工程技术手段、技术规范和原则特别缺乏,甚至没有规范性的指导,工程就做了。这让我们特别惊讶。” 据了解,在1000多项修复工程中,有技术规范可循的工程有360余项,不足40%。在这360余项中,“大部分修复规范集中在监测评估阶段,而前期规划、具体实施以及后期适应性管理阶段缺乏规范,当前修复规范与修复技术阶段不匹配。”杨志峰说。 “应构建基于自然规律的科学修复措施,建设法律体系,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形成长期的综合管理和监测体系。”杨志峰指出,同时要加强顶层设计,考虑大尺度流域—河口—近海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升河口海岸湿地整体生态功能。 |
如果您有全球生态新闻线索或生态文章,欢迎向我们报料或投稿。报料或投稿邮箱:wemsjst@163.com)。
【纠错】责任编辑:admin
- 联合国官方网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 联合国难民署(中国)
- 世界粮食计划署
-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
- 联合国妇女署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联合国人居署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 世界粮食计划署
-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 世界卫生组织
- 国际劳工组织
-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 世界旅游组织
- 世界气象组织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 国际电信联盟组织
- 国际红十字会
-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 联合国人口基金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世界银行
- 国际海事组织
-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
- 联合国难民署报告:难民和移民在试图前往欧洲过程中面临更大的风险 View Larger Image
-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二十国集团让新冠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和气候行动相一致
- 联合国|世界棉花日 10月7日
- 阿富汗:震后死亡人数上升,援助工作迅速扩大
- 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和以色列局势
- 了解联合国为解决国际社会的关键问题所做的努力
- 巴以冲突:联大通过决议呼吁立即实行持久和持续的人道主义休战
- 2023年主题:联合行动!加大投资,防止暴力侵害妇女和女童行为 #没有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