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历史传承
2020-08-28 来源:《世界生态》杂志
——访中央党校哲学系教授、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专家赵建军教授
本刊记者:赵教授您好,很荣幸今天能围绕“中华传统生态智慧”这一话题,和您面对面的进行学习、交流。
赵建军教授:谢谢你们的到访,我也高兴。
本刊记者:“我们都知道您从硕士到博士,再到先后主持的四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十余年来一直在探讨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等相关领域的问题,对我国的生态理论和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我想请教一下您,是什么样的一种源动力,让您一直奋斗在生态前沿?
赵建军教授:我出生在新疆石河子下野地炮台镇(兵团农八师121团所在地),炮台镇坐落在新疆北部古尔通古特沙漠南缘,古尔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又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我儿时(20世纪60年代)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情是每年一到深秋,连队就组织青壮劳力去沙漠深处砍伐梭梭柴分给连队职工,那可是过冬取暖做饭的最佳柴木。在我很小的时候,人们只要走到沙漠深处10公里左右就可以砍到大片的梭梭柴。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人们就要跑到沙漠深处30公里以外的地方,才能找到梭梭柴。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几乎找不到可砍伐的梭梭柴了。后来回想,那时人们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梭梭柴是新疆沙漠固沙最好的植物之一,梭梭柴没了,流动沙丘开始肆虐。其结果就是沙进人退,人们只能经常搬家,最后不得不整个连队搬迁。也就是从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我觉得“生态”是个不容忽视的领域,而且会越来越重要。
本刊记者:感谢您给我们讲述了您家乡的故事,另外我们了解到您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就开始从技术视角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境遇问题。您觉得在历史不断演进中,中国的生态思想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
赵建军教授: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思想家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过论述,并提出了系列关于如何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说……
为让各位读者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赵教授在此问题上的深刻见解,我们特别的将赵老师的话以单独的文档呈现给大家。
儒释道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内涵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干年的文化积淀凝结了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文人对世间万物、天道人伦、沧海桑田变换不息的历史规律的探寻与反思,特别是关于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瑰丽的宝石,对当时社会的走向,以及人伦关系的约束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自先秦到两汉,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都有关于人与自然相处之道的生态智慧,儒释道三家的生态思想更是各有侧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思想家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过论述,并提出了系列关于如何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说。历史是面镜子,重新梳理古代思想家生态智慧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直到今天,当工业文明带来令人担忧的环境问题时,中华传统文化仍然能够成为我们获得智慧的思想宝库。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渊源,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生态智慧的历史传承,这些生态智慧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整体生态价值观与当代兴起的生态文化思潮所倡导的生态价值观相契合,共同成为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中国生态文化传统为根基。
生态自然观是人类关于连同自身在内的自然界的整体看法,这种看法直接决定了人以一种什么样的身份去对待自然万物。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自然观和生态伦理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一) 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儒家继承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由孔子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由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存持至今,其影响不仅波及全中国,而且对东亚文明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儒家文化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讲求“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应处于一种互动的、协调发展的状态,人一方面尊重大自然,另一方面又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这种和谐相处,是建立在人对人与天的理性认识之上。
儒家认为自然与人本来是和谐统一的,自然满足人的要求,赐予人们生活资料,人也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这便是最初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孔子看来,“天”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及其规律的体现,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第二层意思是,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有关的“天命”,即天的命令或天意,如“天生德于予,桓魋如予何”,“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在孔子看来,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天道至诚无息和“天命之谓性”。
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的萌芽始于孔子,经由孟子的“仁民爱物”得以发扬,荀子把生态道德和人际道德作为生态伦理思想的一体两面,至董仲舒、王阳明时,更发展为容纳人与生物界的“仁义礼智信”的生态思想。可以说,在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形成了“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天地之大德曰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等学说。“天人合一”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世间万物的移情,故而才可以将自己的道义品德转移到大自然上面,所以才有了天与人合二为一的生态伦理观念。
(二)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创始人为老子,以老庄学说思想最为突出。在道家哲学中,“道”是构成万物本原及价值的基本范畴,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是道家自然哲学的核心,它表达了人类要遵循自然法则的内容。道家主张尊重天地自然,尊重一切生命,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另外,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ー”明确表达了道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
“道法自然”说的是道顺任、纯任、取任自然,也即自然之道、自然有道。因此,人应尊重自然及其规律,对宇宙万物“利而不害”,辅助它们成长,增进和维护自然的价值,让万物“自足其性”,自然地得到发展。人类之于自然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势必破坏和毁灭自然的价值,危害人类自身。道法自然的实质是要求人类尊重和顺应宇宙演化过程中自发产生出来的秩序。用现代眼光来看,道家思想已经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集中反映了其“万物一体,道法自然”的生态自然观。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以看出,道家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有着共同的本源并遵循共同的法则。这老子哲学本体论中最基本的范畴。“道”是宇宙万物所共同具有的一切物质和观念的存在,也是世间万物最基本的法则。“自然”一方面指的是世间万物的具体存在,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其存在及运行的本然状态,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自然而为”“不经意地去做”,眼“事在人为”的含义相反。老子所谓的“自然”更侧重于事物本身的存在方式和一种意识形态,他告人们,不能将人类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于自然,要让自然万物以其固有的方式生存和发展。
(三)佛家“众生平等”的生态思想
佛家以“缘起论”形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中国佛教生态伦理观的核心就是缘起论,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离开因缘而独立产生和存在,每个人都与众生息息相关,宇宙间的生命实质上是一个整体,众生具有存在的同一性、相通性。所谓“缘起”是指现象界的一切存在都是由种种条件和合而成的,都有其必然的因缘,而不是孤立地存在。佛家认为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分割的,人们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必须将其置于整体中,任意割裂事物间的关系,就不能对其本性有正确的理解。人类与其他所有生命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个事实,“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体现的就是这个思想。佛教追求的永远是整体,是对整体的把握。因此,人们必须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从道德上关心生态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整个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参透世间万物。
综合来看,尽管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家的自然观各有特点,不尽相同,但在一个问题上却始终保持着一致的观点,就是人与自然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儒家将“天人合一”作为其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明确提出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一致性;道家通过“天人一体”闻发“道法自然”的基本伦理准则强调人来自自然,天道与人道应和谐统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ー”;佛家以“众生平等”的悲悯之心,提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中国古代对于人与自然关系形成的经典思想,成为后世发展所凭依的一个重要智慧宝藏。
如果您有全球生态新闻线索或生态文章,欢迎向我们报料或投稿。报料或投稿邮箱:wemsjst@163.com)。
【纠错】责任编辑:admin
- 联合国官方网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 联合国难民署(中国)
- 世界粮食计划署
-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
- 联合国妇女署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联合国人居署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 世界粮食计划署
-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 世界卫生组织
- 国际劳工组织
-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 世界旅游组织
- 世界气象组织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 国际电信联盟组织
- 国际红十字会
-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 联合国人口基金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世界银行
- 国际海事组织
-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
- 联合国难民署报告:难民和移民在试图前往欧洲过程中面临更大的风险 View Larger Image
-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二十国集团让新冠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和气候行动相一致
- 联合国|世界棉花日 10月7日
- 阿富汗:震后死亡人数上升,援助工作迅速扩大
- 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和以色列局势
- 了解联合国为解决国际社会的关键问题所做的努力
- 巴以冲突:联大通过决议呼吁立即实行持久和持续的人道主义休战
- 2023年主题:联合行动!加大投资,防止暴力侵害妇女和女童行为 #没有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