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中文  |  English

 首页  > 生态政策  >精准施策,提高污染防治攻坚成效

精准施策,提高污染防治攻坚成效

2020-06-18  来源:中国环境报

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收官之战怎么打,关系到预期的目标任务能否圆满完成。实践证明,唯有精准施策、科学治污,提高污染治理措施的针对性,才能实现治污效果最大化,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一个重要的经验方法就是精准识别问题,精准制定措施,精准投放力量。当前,我们要认真分析影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按照环境污染时空分布特点实施分时段、分区域管控,紧盯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流域加强治理,准确识别污染严重的行业企业和工艺,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做到“五个”精准,切实提高治污成效。

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于资源有限、时间紧迫,污染防治攻坚不能搞大水漫灌,而应抓到点子上,做到紧要处。当前,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已经成为环境质量改善的瓶颈,如果不努力去破解,就会成为短板。例如,重点时段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问题,既是影响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这个约束性指标完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治污攻坚的难点,是绕不过去的“拦路虎”,需要集中力量加以攻克。在三大治污攻坚战中,我们必须以钉钉子的精神,抓住重点不放,采取综合措施解决难点问题,突破困局,从而带动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打开污染治理攻坚的新局面,促进环境质量大幅度改善。

要坚持精确问诊,靶向治疗。打蛇打“七寸”,治污要对症。精准定位病灶、找到治理对象是精准治污的前提。近年来,通过污染源解析、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等手段,我们掌握了一些重污染地区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等“本地”污染源贡献百分比及区外传输占比,科学判断出需要管控的重点区域和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更为精准,成效更为明显。通过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我们掌握了长江、渤海排污口的真实数据,摸清了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因素以及排污行业,从而制定出了精准的管控对策。在攻坚战中,各地要深入调研,科学分析,锁定治理对象,因时、因势、因事、因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和有效措施,避免“手榴弹炸跳蚤”式的粗放治理模式,提高污染防治精细化水平,探索适合本地实际适用、高效的治污新路子。

要科学治污,精准施策。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多地区、多领域、多类型、多层面的复杂特征。每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以及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唯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治污路径,才能事半功倍。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之所以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我们开展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建立了“一市一策”跟踪研究机制,对重点城市进行科技帮扶,解决了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想法,没办法”的难题,实现了科学研究与业务化应用高度融合。治污要遵循客观规律,要有科学方法,不能盲目地干。各地要深入了解本地的污染成因、污染结构和污染特性,强化对环境问题成因机理及时空和内在演变规律的研究,做到科学决策、科学监管、科学治理;要加强环境科学研究和治理技术研发,充分用好环保科技成果,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一场场“压力测试”,每一场战役既是对我们治理能力的考验,又是对我们意志耐力的检验。我们惟有保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信心,才能跑出污染防治攻坚“加速度”,取得最后的胜利。


如果您有全球生态新闻线索或生态文章,欢迎向我们报料或投稿。报料或投稿邮箱:wemsjst@163.com)。

半通栏.gif


关注生态网

《世界生态》杂志社版权所有 ISSN:2640-403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国务院侨务办3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