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中文  |  English

 首页  >生态产业  >推动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推动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2020-05-13  

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需拓展生态空间、扩大环境容量,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要突破单一的地区治理模式,构建好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

20170312094657244.png

资料图

一是完善京津冀跨地区联防联控治理模式。

实施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联合立法和协同执法,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模式;构建并完善京津冀跨地区生态环境应急预警机制,形成大气和水污染的专业化治理合力;完善跨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目标管理,制定跨界河流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规划,共享污染源监控信息,实现管网互联互通,联合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建立统一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体系。

二是构建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科学界定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采取资金补偿、实物补偿、能力补偿、政策补偿等方式,建立多维长效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本共担与收益共享。

三是可考虑设立区域生态环境合作发展基金,制定基金使用与管理细则

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扩大资金来源,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区域生态环境合作发展基金必须用于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对企业提供环保节能激励税收政策,对科研单位实行环保科技优先奖励制度,制定生态环保产业补助政策。

四是强化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机构建设。

可考虑成立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专项委员会,一方面负责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完善,组织跨地区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协调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审批和落地选址等;另一方面协调不同地方利益,并监督区域内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行为和效果。京津冀各地方原有的环保部门也要进一步明确其职责。

五是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

及时公布各项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标准和指标,强化公众参与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良好局面。


(如果您有全球生态新闻线索或生态文章,欢迎向我们报料或投稿。报料或投稿邮箱:wemsjst@163.com)。

半通栏.gif

关注生态网

《世界生态》杂志社版权所有 ISSN:2640-403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国务院侨务办3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