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中文  |  English

 首页  > 专家智库  >孙振钧:认识生态 | 养分循环

孙振钧:认识生态 | 养分循环

2020-02-25  来源:世界生态网

  养分循环包括化学元素在养分库或分室中的储存,以及化学元素在养分库间的流动或转移。每种养分循环不仅具有某些特有特征,也具有所有养分循环共有的特征,其中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养分储存在养分库(nutrient pool)中。养分库是指某种养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储存场所或分室。另外,顾名思义, 所有养分循环都是动态的。养分流(nutrient flux 在生态系统的养分库之间移动养分。研究养分循环的生态学家感兴趣的是,哪些因素控制养分在养分库之间的分布和流动速率。理论上,养分在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是周而复始地循环的,就像图 19.1 所示的磷循环。然而生态系统不是封闭的,从生态系统到养分汇,养分会损失。养分汇(nutrient sink)是生物圈的一部分,是指养分吸收速率快于养分释放速率的地方。如图 19.1 所示,湖中的磷因不溶性沉淀而损失到湖底的沉积物中。生态系统也可以从养分源中得到养分。养分源(nutrient source)也是生物圈的一部分,是指养分释放速率快于养分吸收速

率的地方。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全球生态系统的碳来源。我们从磷循环开始探讨养分循环的细节。

水层1.jpg


 湖泊生态系统的磷循环

磷循环

 磷对于生命系统的能量、遗传及结构非常重要。例如,磷是 ATP、RNA、DNA 及磷脂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磷对生物非常重要,但是生物圈中的磷含量并不丰富。因此,生态系统学家非常重视磷循环(phosphorus cycle)。

  与碳或氮相比,磷循环没有大气库(atmospheric pool 19.2。磷的最大库存分布在陆域矿物或海洋沉积物中。人类常开采含磷丰富的沉积岩,并将其制成磷肥用于农业施肥。土壤也含有大量磷元素,但土壤中的磷大多以植物无法直接利用的化学形式存在。

  由于岩石的风化作用,磷缓慢地释放到陆域生态系统及水域生态系统中。自矿物中释出后,磷便被植物吸收,并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在陆域生态系统中,植物的菌根对磷的吸收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大部分磷被冲刷至河流,最终流向海洋。在海洋中, 磷以溶解态存在,直至沉淀成为海底沉积物。海底沉积物最终形成含磷沉积岩,然后沉积岩历经地质抬升作用,出露海面形成新陆地。威廉·施莱辛格Schlesinger1991)指出,沉积岩风化作用产生的磷,至少会完成一次全球循环之旅。

水层2.jpg


磷循环。数字代表磷库存量(单位为1012 g)或磷通量(单位为1012 g/a(资料取自Schlesinger,1991,根据Richey,1983 Meybeck,1982;Graham and Duce,1979)

氮循环

氮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同样极为重要,是氨基酸、核酸、叶绿素及血红素的卟啉等重要生物分子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如第 18 章所示,氮有效性可能会限制陆域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初级生产率。基于氮的重要性及稀有性,生态系统学家非常关注氮循环。

如碳循环一样, 氮循环(nitrogen cycle)也包括大气库中的氮分子(N2)循环。然而,仅少数生物可以直接利用大气库中的 N2,这些生物被称为固氮生物(nitrogen fixer),包括:(1)蓝细菌(cyanobacteria)或蓝绿藻,分布于淡水、海洋及土壤环境;(2)自由生活的土壤细菌;(3)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4)与桤木属(Alnus)及其他几种木本植物的根系共生的放线菌(actinomycetes bacteria)。

由于氮分子的两个氮原子依靠强有力的三键结合,固氮作用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在固氮过程中,氮分子被还原成氨(NH3。在陆域环境和水域环境的无氧条件下,固氮生物为了获得能量,氧化糖类。固氮作用也可发生在闪电产生高压和高能量的物理过程中。生态学家认为,所有氮都经由生物的固氮作用或闪电进入生态系统的氮循环。在生物圈中,氮库很多,但进入氮固定的通道却很少。

 人类已经克服了这个限制,通过改变农作物使其能进行固氮作用,以及通过工业固氮(N2)产生铵肥,增加全球的农业产量。这些过程再加上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生物圈中的氮含量翻倍。

  氮一旦被固氮生物固定,便可被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利用。在死亡生物中,细菌和真菌的分解过程可将组织中的氮释放出来。这些真菌与细菌通过氨化作用(ammonification)以铵(NH+)形式释放出氮,铵可被其他细菌通过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转化成硝酸盐(NO-。铵与硝酸盐皆可被细菌、真菌或植物直接利用。除此之外,死亡生物中的氮也可被菌根真菌直接利用,然后传递给菌根真菌共生的植物。细菌、真菌与植物生物量中的氮可传递到动物消费者种群,或重返死有机质库继续循环。

  氮也可经由脱氮作用(denitrification)离开生态系统的有机质库。脱氮作用是一个能量生成的过程, 发生在厌氧环境下,使硝酸盐转化成 N2。由脱氮细菌产生的 N2  进入大气后,只有通过固氮作用才能再进入有机质库。生态学家估计,固定氮在生物圈中的滞留时间residence time约为 625 年;相比之下, 磷的平均滞留时间则长达数千年。

水层3.jpg

碳循环

碳不仅是所有有机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还组成了许多碳化合物,如大气中的 CO2 CH4,这些气体可显著影响全球气候。大气中的碳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促使全球所有国家都参与到碳循环(carbon cycling 生态学的大讨论中。

通过两个互惠的生物过程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 19.4), 碳在生物和大气之间移动。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 CO2,初级生产者和包括分解者在内的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则将碳以 CO2 形式送回大气中。在水域生态系统中,CO2 必须先溶于水,才能被水生初级生产者利用。一旦溶于水后,CO2 入碳酸氢根(HCO-、碳酸根(CO-)的化学 碳汇,它每年吸收的碳量比释放的碳量 2015 g。衡。碳酸盐在溶液中可形成碳酸钙,沉淀在海洋沉积物中。

当一些碳在生物与大气间快速循环时,一些碳则以生物难以利用的形式长期滞留。例如, 土壤、泥炭土(peat)、化石燃料与碳酸岩中的碳通常需要极长的时间才能回到大气中。然而,在现代,由于人类必须利用化石燃料为经济系统提供能量,化石燃料已成为大气中 CO2 的主要来源。

从工业革命开始,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已经大幅增加了大气中的 CO2  浓度 23 。科学家将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 CO2 量减去已知碳汇,以预 CO2 的排放率。与该速率相比,工业建造的速率已经放慢了许多。如图 19.4 所示,海洋是一个已知。生态学家猜测,陆地上存在遗漏的碳汇,但是在哪里呢?目前最可靠的猜想是,遗漏的碳汇为北方森林和热带森林(Stephens et al.2007)。然而,我们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来证明这些森林是碳汇,并估算这两种森林的碳摄入率,然后了解如何维持这种重要的 CO2 摄入。

水层4.jpg

 碳循环。数字代表碳库存量(单位为1015  g )或碳通量(单位为1015  g /a资料取自Schlesinger1991


作(译)者简介:

孙振钧,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世界生态》杂志高级顾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客座教授;美国生态学会会员;国际生态工程学会会员;欧洲环境毒理与化学协会会员;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欧盟ECOCERT国际生态有机食品国际检查员;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甲级证书,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认可委ISO14000审核员;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农业专题专家组成员;国家863项目生物有机肥课题专家组专家;国家973重大基础前期研究课题组组长。

【纠错】责任编辑:孙振钧(译)

关注生态网

《世界生态》杂志社版权所有 ISSN:2640-403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国务院侨务办3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