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中文  |  English

 首页  >中国议程  >繁荣生态文化 奉献时代精品

繁荣生态文化 奉献时代精品

2021-03-18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的重要基础作用,是生态文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举,也将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建议,应发挥文化重要的导向、凝心和基础作用,大力繁荣发展生态文化,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入行。


繁荣生态文化,是时代所需


作为分管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副厅长,潘碧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优秀文艺作品的爱好者。“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让他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麟游泳”、毛泽东主席《七律·答友人》“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等优秀文艺作品,则让他感受到了文化的强大感染力。


但是经过深入调研,潘碧灵发现,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等建设相比,生态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十分不利于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也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入、系统推进。


潘碧灵表示,生态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态文化领域作品少,二是生态文化领域作品质量不高,三是政策引导不够。”


潘碧灵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但是反映当下我国生态环保领域成就的文艺作品很少,而且质量整体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缺乏像《瓦尔登湖》《只有一个地球》等警世和精彩之作。


潘碧灵的观点与当前不少从事生态文学创作研究的作家学者不谋而合。山西作家李景平表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生态环境历史与现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该有与之相应的反映历史进程或现实成就的生态文学作品。


“环境保护撬动绿色转型,黑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背后有怎样的壮士断臂、刮骨疗伤、悲欢离合、人性较量?我们缺乏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惊心动魄的历史进步和波澜壮阔的现实进程的宏大叙事,缺乏尚未讲出来的生态环保中国故事。”李景平说。


加强政策引导,支持生态文学创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潘碧灵建议,应强化文化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生态文化领域创作。


潘碧灵建议,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切实加强对生态文化领域创作的组织领导,把生态文化建设列为重点内容,在指导思想、宣传战略、工作目标、选题安排、资金扶持、技术支持、评优评先和作品宣传等方面予以整体安排,加强对生态文化领域创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同时,繁荣发展生态文化还需要激发全社会广泛积极参与。在潘碧灵看来,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新风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应通过多种形式激发人民群众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呵护自然的热情和内在动力,如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加大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单位创建力度,让绿色生活与绿色消费蔚然成风,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潘碧灵说。


而面对时代的感召,广大一线文艺工作者也展现出了责无旁贷的使命感。作家哲夫说,面对如火如荼的生态文明建设,他时常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写的东西太多了,可写的东西太多了”。作家华静则表示,“绿水青山是文学作品最美的创作背景。”


此外,潘碧灵建议,生态环境领域科学家也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创作一些生态文化作品。“综观世界生态文化经典作品,《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等都是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家创作的,希望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家和学者,也积极拿起手中的笔,与广大文艺工作者一起共同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潘碧灵说。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批生态文化作品作为支撑与见证。”潘碧灵告诉记者,而社会中的每个人包括他自己,都是书刊阅读者和文化的消费者,“希望自然生态文化作品越来越多,经得起市场和时间检验的精品也越来越多。”


关注生态网

《世界生态》杂志社版权所有 ISSN:2640-403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国务院侨务办3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