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化监督”到“监督帮扶”,监督臭氧治理和PM2.5有何不同?
2020-11-23 来源:千篇一绿
此前,蓝天保卫战的执法行动叫“强化监督”,2020年,不仅去掉了“强化”二字,还加上了“帮扶”。
专家指导团24小时在线答疑,只要现场有问题,一般不会超过3分钟,群里就会给出回答。
即便在北京、上海,还有江苏、山东一些相对发达的城市,很多基层生态环境部门都没有监测VOCs的设备,特别是县区,如果要用就现租第三方的。
我们在一个化工厂查VOCs的LDAR检测记录发现,台账上记录的第一个检测点和第二个检测点之间时间间隔只有2分钟,而我们步行需要10分钟,检测记录明显是假的。
2020年还剩38天,每一个污染天都让人揪心。
这一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之年、蓝天保卫战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指标的交账之年。在涉及环保的9项指标中,到2019年年底已有7项提前完成,只剩碳排放强度和优良天数两项未定。
这些年,蓝天多了,PM2.5浓度降了,臭氧成为许多城市的首要污染物。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要在“十四五”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臭氧污染攻坚战中,首先要攻克的碉堡就是前体物VOCs。从2020年7月15日到9月22日,生态环境部开展了5轮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统筹3712人次前往京津冀、汾渭、苏皖鲁豫,以及长三角、珠三角部分城市进行了监督帮扶。
(采访对象供图/图)
“把臭氧问题作为‘十四五’的重要工作,现在就得有所准备。”2020年11月3日,由环境记协和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举办的活动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督查专员李天威给出了分析。
此前,蓝天保卫战的执法行动叫“强化监督”,2020年,不仅去掉了“强化”二字,还加上了“帮扶”。叫法不同,监督帮扶方法又有何不同?
以下为李天威的主题发言,南方周末受权发布。
专家指导团24小时在线答疑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六稳六保”,监督帮扶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地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淡化责任追究。
2020年5月下旬,生态环境部组织了十个调研队,利用十天的时间到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的20个城市,围绕着四大区域——京津冀、汾渭、苏皖鲁豫和长三角的一部分地区,开展了臭氧污染防治的调研帮扶工作。先期调研主要是了解VOCs整治在地方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去了100家企业,大约80个企业VOCs治理存在问题。
5月调研时,复工复产的任务非常重。所以我们调研有一项任务就是了解涉及VOCs的企业复工复产情况。VOCs涉及的门类特别多,家具、涂装、包装印刷、石化等,尤其以小微企业居多,和民生联系紧密。
调研帮扶还没下去,我们就给地方送了三本书,大气环境司编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用手册》,生态环境执法局和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的《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现场检查指南(试行)》,还有科技与财务司编的《臭氧及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知识问答》。
凡是在“六稳六保”、复工复产过程中实施的“生态环境执法的正面清单”上的,在我们这里就是白名单,原则上就不去监督帮扶了,这些企业很多,大部分情况也比较好。
VOCs的整治主要涉及五大行业——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和油品储运销。按照五个行业组织专家指导团,24小时在线答疑,只要现场有问题,一般不会超过3分钟,群里就会给出回答。
7月正式启动5个轮次的帮扶工作,帮扶范围是动态调整。比如,第一轮涉及的58个城市主要在当时臭氧问题凸显的京津冀和苏皖鲁豫地区。根据不同时间、不同臭氧污染的形势、不同地区臭氧污染防治的基础工作,范围不断调整。
我们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构建了天地人的技术保障体系。在天上,用遥感来识别VOCs的高值区,大概的精准是3.5×3.5公里。卫星遥感还会远程帮扶现场去不到的县区。发现疑似问题,交给地方排查。
在地上,有条件的地方要利用走航车识别VOCs高值区落在哪个工厂、哪个车间。以前查颗粒物,一进工厂就容易知道哪儿有问题,是烟囱还是哪个地漏环节,但VOCs确实有很多种类没什么味,闻都闻不着,不知道泄漏的点在哪儿。在现场,监督帮扶的工作组用简易VOCs现场监测仪器找问题。
(采访对象供图/图)
有的检测记录明显是假的
总体上看,今年夏季臭氧监督帮扶一共去了11万家企业,有问题的企业3.3万家,各类问题10万多个。
现在的臭氧污染防治、VOCs整治和十年以前的颗粒物整治非常像,属于起步阶段,有些行业几乎一进企业就能找到问题,很多环节都有问题。我们对5大行业发现的问题也做了梳理。化工、石化、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问题比例比较大。
整个夏天,发现的大部分问题属于立行立改和纳入督办类。
立行立改的问题,没什么难度,对企业也不增加多大的成本,大概占23%左右。比如有盖子的不盖,运输环节该封闭的不封闭,喷涂、晾晒的环节没有收集罩,还有一些有治理设施但不运行。这些问题只要加以管理,立马见效。还有一部分是跟踪督办的,比如管理的问题,治理设施没有运行记录,或是台账混乱,这些问题由生态环境部发督办函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推进整治。
普遍看,一些地方和企业VOCs治理还没有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紧迫性、责任的落实、压力的传导都远远不够。
很多企业都不知道所在行业有相应的VOCs排放标准,企业的环保管理人员、主要领导都说不出来。特别是一些中小微的企业,甚至不掌握他们自己使用的原料里有没有VOCs。很多企业VOCs治理设施还停留在有没有的水平,有了就认为自己不错了,有的活性炭设施从装上到现在,好几年没换过。
已安装VOCs治理设施,但没有使用的问题一共是2400多个,占全部问题比例的7%。石化、化工这些行业有低效的处理措施,但对废气的收集处理能力很低,收集率超过30%的都不多。
(采访对象供图/图)
不仅是企业不重视,基层监管监测的能力也非常缺乏,底数不清,基础薄弱。即便在北京、上海,还有江苏、山东一些相对发达的城市,很多基层生态环境部门都没有监测VOCs的设备,特别是县区,如果要用就现租第三方的。
同时,企业依法开展的第三方VOCs的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门槛很低,弄虚作假的现象非常突出。我们在一个化工厂查VOCs的LDAR检测记录发现,台账上记录的第一个检测点和第二个检测点之间时间间隔只有2分钟,而我们步行需要10分钟,检测记录明显是假的。
“夏病冬治”要抓住冬天的窗口期
在7月15日至9月22日的监督帮扶过程中,从全国337个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情况来看,这项工作还是很有成效的。我们监督帮扶的82个城市,优良天数同比平均增加了6.9天,非监督帮扶城市平均增加2.0天。
对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说“夏病冬治”,夏季发现的问题有70%已经交办给地方了,七千多个问题里,有三分之一不是短期一两个月就能做完的。比如没有治理设施,上设施要等半年,有设施的改进也得半年,所以要抓住冬季的时间窗口,为2021年夏天臭氧污染防治做准备。
在秋冬季的监督帮扶中,我们也安排“回头看”,这些问题是不是按照我们交办给地方的要求在整改、进度怎么样,需要进行投资、维修的是不是已经开始了。
“十四五”时期,臭氧污染防治跟颗粒物的协同治理,是大气污染治理、蓝天保卫战的主线。
“十四五”臭氧怎么治,方案还在制定中,但推进VOCs、氮氧化物的减排是肯定要做的。
VOCs怎么减?结构调整肯定是硬招,但可能会伤筋动骨,涉及大量中小微企业。结构调整如何更有节奏、差别化发力去做,要慎重研究具体方案。另外,在很多行业,结构调整虽然难办,但源头控制却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比如油漆涂料替换为低挥发产品。
(采访对象供图/图)
虽然VOCs涉及门类多、中小企业多,但目前看有减排潜力的还是大企业、大行业,比如说化工领域的储罐,我们掌握的数据是京津冀地区大概有一万个、全国有十几万个储罐。哪些行业里的工艺减排潜力大,“十四五”我们就优先把这些东西解决好。
如果您有全球生态新闻线索或生态文章,欢迎向我们报料或投稿。报料或投稿邮箱:wemsjst@163.com)。
【纠错】责任编辑:admin
- 联合国官方网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 联合国难民署(中国)
- 世界粮食计划署
-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
- 联合国妇女署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联合国人居署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 世界粮食计划署
-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 世界卫生组织
- 国际劳工组织
-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 世界旅游组织
- 世界气象组织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 国际电信联盟组织
- 国际红十字会
-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 联合国人口基金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世界银行
- 国际海事组织
-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
- 联合国难民署报告:难民和移民在试图前往欧洲过程中面临更大的风险 View Larger Image
-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二十国集团让新冠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和气候行动相一致
- 联合国|世界棉花日 10月7日
- 阿富汗:震后死亡人数上升,援助工作迅速扩大
- 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和以色列局势
- 了解联合国为解决国际社会的关键问题所做的努力
- 巴以冲突:联大通过决议呼吁立即实行持久和持续的人道主义休战
- 2023年主题:联合行动!加大投资,防止暴力侵害妇女和女童行为 #没有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