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中文  |  English

 首页  >音乐  >泉州北管、西山酒歌与苗族歌鼟,这些都是原生态音乐的代表

泉州北管、西山酒歌与苗族歌鼟,这些都是原生态音乐的代表

2020-06-19  来源:中原文化家微信公众号

在古代,很多音乐来自民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艺术已经失去原始的特征,下面带大家欣赏这些原生态的民间音乐。

资料图

1、泉州北管

泉州北管是在福建泉州市流传的民间音乐,与南音并称为姐妹花,有天子传音的美誉,是江南独有的音乐特色。这里既有南音、芗剧、高甲戏、木偶戏等民间艺术形式。

泉州北管与这些音乐融合渗透,并受闽南、莆仙交汇语系的影响,于是形成了泉州北管这一新乐种。泉州北管属江南丝竹乐范畴,具有江南民乐优雅的神韵和闽南音乐委婉秀丽的风姿。

资料图

泉州北管又称“北曲”“小曲”“小调”“曲仔”,是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泉州北管分为曲和谱两大类,歌词以叙事抒情、写景抒情居多,在乐句、乐段、乐曲结束处常使用衬词“哎哟”。

泉州北管的乐器沿用了江南丝竹乐的乐器,参用了闽南和莆仙音乐的乐器,除了京胡、笛子等,还有其独有的(左人右尺)胡、双清、瓢胡等。

泉随着民俗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历代传承,其音乐风格既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具有遒劲、朴实的个性。

资料图

2、西山酒歌

西山酒歌分许多种,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有不同的酒歌,是最具原生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一种说唱艺术。流传至今,西山酒歌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思维。

西山酒歌主要流传于陕西宝鸡市西部山区凤阁岭一带,是将原生态的汉族民歌民调、民间歌舞小曲与行拳酒令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唱词朴实、语言幽默的具有极强地域特色的酒令歌。

资料图

西山酒歌可能源于宫廷,流传于民间,盛行于两汉,无历史记载。历史上,这里交通发达,因而形成了东西南北文化的大交融和大聚合,同时赋予了西山酒歌包容万千的特点。

西山酒歌是中国文化的大聚合,调有当地社火小曲调、关中眉户调、陕北民歌调、青海花儿调等等。将各地好的曲调、唱词与酒令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歌方式酒歌。

西山酒歌是蕴含地域特色民间艺术,在长期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下特征。风趣幽默,嘲讽戏谑,皆成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资料图

3、苗族歌鼟

“鼟(tēng)”是击鼓的声音,“歌鼟”原来是“多声部苗歌”的一种,即男女歌队对歌时唱的一类歌曲,,后来苗民便把“歌鼟”视为“多声部苗歌”的总称。

几乎所有的民俗活动都有特定歌唱方式的参与。如“坐茶棚”、“结婚”、“立夏节”以及“踩芦笙”、“歌会节”、“祭祖”等都与歌鼟密不可分。

苗族歌鼟只是一种苗家的民间歌唱方式,但歌鼟的意义决不仅限于“歌唱”。在无文字的苗族,借用“歌”来完成记事、交流和传承功能,选择用“歌”作为记载并传承本族文化的主要手段,叙述苗史以歌相传。

资料图

苗族歌鼟歌词大多为七言四句,二四句末字一般讲究押韵,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其内容涉及到历史传说、祭祀礼仪、生产劳动、婚姻恋爱、劝事说理、唱咏风物等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

其文学性强,内涵深邃,是苗家人的“口头文学”。“酸话”是一种与当地苗语和周边侗语不同的苗族土语,是苗语的汉化,语音近似于当地汉语,但又略带苗语腔调。

总之,这些传统民间艺术,虽然有明显地域特征,但是其原生态的民间艺术,依然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创新。


如果您有全球生态新闻线索或生态文章,欢迎向我们报料或投稿。报料或投稿邮箱:wemsjst@163.com)。

半通栏.gif


关注生态网

《世界生态》杂志社版权所有 ISSN:2640-403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国务院侨务办3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