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中文  |  English

 首页  >生态地图  >全球化迎来下半场:区域化、本土化加强 全球供应链距离正在缩短

全球化迎来下半场:区域化、本土化加强 全球供应链距离正在缩短

2020-06-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一定要转型做内销,不然的话就是坐吃等死。”一家鞋类外贸企业老板于佳树(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外贸企业如履薄冰,这主要是因为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发生了改变。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成政珉、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王新奎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的供应链正在缩短,区域化将成为全球化的新趋势。对于中国的外贸企业来说,如何在新的体系里完成自我增值、找到自己的位置将是需要摸索的、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何亚琼上周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高端对话专题活动上表示:“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给全世界的供应链和产业链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

但同时,多家跨国企业公司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面临的挑战不少,但是全球化的供应链布局令他们化险为夷,在保障员工安全的情况纷纷满血复工。他们认为,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缩短,外贸公司和代工企业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会越来越小。

width=600px

资料图

外贸企业“渡劫”

成政珉指出,随着全球供应链的缩短,外贸公司和代工企业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会越来越小。因此,在这样的趋势下,外贸企业的日子备受煎熬。对于他们来说,转型做内销是一个选择,但这条路并不好走。

于佳树告诉记者,他的公司主要做鞋类慢时尚的订单,所谓慢时尚就是采购周期比较长,从下单到发货再到销售基本需要半年的周期。于佳树介绍称,以冬季的鞋子为例,客人一般是春季下单,入夏的时候做完,然后加上海运时间,到客人那边正好是要铺冬季货的时节。

于佳树说:“3月和4月原本是接单的旺季,但是受疫情影响,原本应该下单的客人不是没消息就是暂缓。而为了保持供应链的良性循环,原先向工厂下的单子又不能取消,所以公司现在有不少库存。”

随着国外复工复产,于佳树表示目前有复苏的迹象,但也不能保证能就此恢复正常。据他介绍,为了帮助外贸企业清除库存,当地政府为他们提供了两种渠道:第一,入驻阿里巴巴国内站,免除一年阿里巴巴国内站的费用,但该平台鞋类佣金抽成达10%;第二,当地商务厅帮忙联系MCN(Multi-Channel Network,直译为多频道网络,这里指内容创作者服务机构)公司,在抖音、快手、淘宝等电商平台直播带货,不用交坑位费,但这些直播平台鞋服类佣金抽成高达30%。

因此,这两种方式对鞋类外贸公司来说,都不是特别合适。于佳树向记者解释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尺码不合适,鞋子码段和配比都是按照出口来做的,如果卖内销,报废率将在40%左右;二是平台佣金过高,不仅不能回本,还要赔钱。”

不过,于佳树向记者表示,今年还是想转型做内销,做适合国内消费者的产品。“内销周期短,资金轮转快,市场接受度需要从零开始培养。最大的问题就是渠道问题,因为各个头部资源都已被垄断。”

前路困难重重,于佳树却向记者强调:“一定要尝试,不然就是坐吃等死。明年外贸企业可能会更不景气,因为客户都会急着处理今年的库存,对新品研发的意愿将下降。”

王新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外贸公司转内销很困难,内销竞争十分激烈,不像做外贸时只要按时按量按单子完成就可以。”

不过,也有利好的方面——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成政珉向记者表示,过去十年,全球四分之一消费增长来自中国市场,而且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对消费仍有需求。

王新奎称,中国的产业链格局也已发生变化。“过去因为国内市场不够强大,收入低,所以只能利用劳动力去开拓国外市场。现在,国内市场很大,消费能力正在崛起,因此可以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扩大内需。何亚琼表示,从需求层面看,政府一直在努力释放消费潜力,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比如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地开通4K超高清频道、增加节目源,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新应用,激发潜在消费活力,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运转。

全球化是不可逆的

受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在过去两个月的不稳定性明显上升。中国美国商会今年3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受疫情影响,16%的美国企业表示至少会将部分生产或供应链迁出中国,还有28%的美国企业将在采购方面进行类似调整。

不过,成政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全球产业链的分工是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宏观、微观的运作而形成的,短时间内大幅调整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有明确的商业逻辑。

麦肯锡在《快进中国: 新冠疫情如何加快五大经济趋势 》中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显示,就在全球90%的国家/地区将在今年经历GDP负增长时,中国经济今年仍有望增长1.2%。因此,中国可能仍是全球重要的增长引擎,而中国为满足内需而培育起来的广泛供应链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此外,很少有国家/地区拥有像中国这样成熟且高度规模化的制造业生态系统。

欧莱雅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费博瑞对记者表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建立在成本和规模上,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市场潜力、质量、创新和可持续韧性上。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全球化的核心就是大家一起创新,一起创造。”

此外,多位跨国企业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全球化的供应链布局有利于企业对抗疫情,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对记者表示,此次疫情体现了跨国公司在各地布局产能的优势。据陈玉东介绍,从3月下旬至5月,博世在全球多个国家的工厂停工,但此时中国开始慢慢复工复产,因此博世就调用全球资源来保证中国市场供应链的安全,以保证最终客户的安全生产。

费博瑞表示,欧莱雅全球性的供应链证实了其效率高、反应速度快的优势。“中国复工以后,我们通过其他地区的供应链为中国工厂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令欧莱雅中国工厂满负荷复工,以保证市场的需求。之后,当疫情在全球暴发时,我们又通过中国当地的合作伙伴采购、运送物资去其他国家和地区。”

费博瑞还表示,在这次疫情中,既有全球化供应的规划、又有本土化运行的供应链系统是非常有优势的。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和首席市场官乔健表示,全球化使联想在疫情期间做了很好的平衡,减少了很多风险。“我们以企业的实践证明了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家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促进了全球的经济。”

区域化或成新趋势

尽管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但同时要注意的是,目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在上升,未来区域化发展将成为新趋势。

王新奎对记者表示,过去二十年,全球供应链大量布局在中国,使得中国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促使中国前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从全球来看,全球价值链发展很不平衡,因为很多国家没机会享受到全球化的红利。此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造成了产业空洞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非常激烈的社会矛盾,使得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泛起。从根本上来讲,这是对我们不利的。从长远来讲,现有的全球产业链布局、供应链布局和市场布局不利于我们的产业升级。”

王新奎认为, “我们在过去过度依赖国际大循环,因此产生了供应链安全问题。华为就是个供应链安全问题的典型例子。我们的粮食、能源同样面临供应链安全问题。未来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大循环。”

但是,王新奎也强调,不能搞封闭式的自主开发,需要采取政策措施来满足企业对全球供应链畅通的需求。“化工、汽车、计算机、电子、机械和设备、电动机、运输设备这几个行业就一定需要全球供应链,不可能脱离全球供应链进行自力更生、全部自主开发。”

疫情暴发以来,尽管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存在不稳定性,但是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却有所增多。中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4.2%,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9366.2亿元,增长2.8%;自东盟进口7598.6亿元,增长6%,均高于同期中国外贸进出口整体增速。

王新奎对记者表示,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会朝着区域化、次区域化方向发展。“预计今后的供应链越来越收缩,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将在欧洲、北美、东亚、东盟等区域聚焦。北美供应链区域化将非常明显,因为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的互补性非常强。次区域化如东盟、中日韩将成趋势。”

成政珉也对记者表示,全球供应链的距离正在缩短。随着需求增加、供应链逐渐成熟,跨国企业会在当地开设工厂,以满足当地人的需求。“中国、印度等大市场本土需求蹿升、供应链成熟,自产自销的现象比较明显,对贸易需求减少。这是符合商业逻辑的,但是这不代表去全球化的出现,而是全球化下半场的开始。”他认为,服务化、数字化和区域化将是全球化下半场的三大特点。

在新趋势下,王新奎认为中国接下来将会有一个较长的转型阶段,一方面是低端的供应链分工会逐步转移出去,另一方面则是要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今后一段时期会比较困难,老的全球供应链离开、新的供应链优势还未建起,是最困难的时期,但每个国家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这将促进中国产业升级,只要政策得当。”

(原标题:全球化迎来下半场:区域化、本土化加强 全球供应链距离正在缩短)


如果您有全球生态新闻线索或生态文章,欢迎向我们报料或投稿。报料或投稿邮箱:wemsjst@163.com)。

半通栏.gif


关注生态网

《世界生态》杂志社版权所有 ISSN:2640-403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国务院侨务办3号楼